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永恒的话题,我们的嘴边常常脱口而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可见,保在先,教在后,安全是一切的本源,没有了安全,一切成为空谈;没有了安全,再好的教育也将成为空话。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能力稚弱,思维面较窄,让幼儿无法预计到他所做的事情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
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认识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
在观察中,你会发现我们的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使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没有产生对危险行为的免疫能力,没有提高自己的对安全行为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经过实践验证,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制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不要把安全教育看成是我们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小活动。在以保教为主的幼儿园,我们应该把它列为我们工作的首要的任务。因此,我们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体、心理发展规律,预设大、中、小班安全教育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分解来制定出许多相应的分目标。这样教师就围绕着各个适宜的分目标逐步开展教育活动,确保总目标的顺利完成。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拓展,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自护,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多方面安全教育,让幼儿知道更多安全自护的知识。例如,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等。知道防拐骗、防异物吸入、防火、防烫伤、防雷电、防洪水等知识。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1、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
在生活中培养,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安全教育事半功倍。
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和误食东西;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躲避伤害。
2、结合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安全教育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将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小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可让幼儿轮流进行游戏,让观看和参与游戏的幼儿都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幼儿教育。而且,我们在教室里的“娃娃家”中设立了儿童医院。在进行情景游戏时,教师当医生,幼儿来当病人,教师在询问病人病情的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例如: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指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我们该怎样保护手指?该怎样保护眼睛等一些问题。让幼儿在回答问题或是听别人回答问题时获得一些小小知识,达到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3、让幼儿学当“小小侦察兵”
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光靠老师讲,幼儿被动学的方法。更应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积极的获得有关安全的知识。
例如:观察小朋友做了哪些危险的事情,并对犯错的幼儿进行及时指出与纠正,也可以报告老师,由老师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对不对?还可以侦察教室、走廊工,甚至厕所发现和拆除危险隐患,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错误的能力,还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幼儿知道既要检查别人,也知道自己要以身个作则。用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幼儿接受得快,运用得好。
4、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而那些活泼好动,奔跑蹦跃灵活的幼儿,他们反应敏捷,思维灵活,在发生危险事情时,他们相对会受伤小一些,甚至是避免伤害。因此,我们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借助安全演习,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演习可以让孩子直接在演习活动中感受危险,感受紧张,感受排除危难的必要性,感受自我营救的多种途径。在演习过程中,幼儿始终是处于一个“需保护”的角色,通过种种仿真演习,让孩子处在一种类似于真实的情景中,感受着环境的恶劣,感受着情况的紧急甚至是内心的害怕。但是,只有通过这样的演习,才不至于孩子在真正遇到危险的过程中束手无策。
例如:开展的消防演习活动:警铃一响,滚滚的浓烟升起来,大班、中班、小班的孩子一个个手拿潮湿的毛巾,捂着鼻子,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从安排好的疏散通道里跑出,滚滚的浓烟所营造的真实现象引来了孩子们的紧张气氛。还有的证逃生研习等等,通过演习,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安全知识,更多的是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因此,只有在问题出现之前,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就能减少灾难对孩子们的伤害和威胁。
四、当幼儿出现危险行为后,教师要分析原因,正确对待和处理
幼儿出现危险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在幼儿出现这些行为时,不应该对幼儿大吼大叫,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做会让那些犯错误的幼儿出现逆反心理,下次可能会重犯;也会让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幼儿产生好奇心理,促使他们会对这样的错误行为进行尝试。
五、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为了让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我园首先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例如,把原来幼儿活动的水泥地,改成了塑胶地板。让幼儿知道在有保护的地方活动会比在水泥地上活动安全。
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监护人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的的知识学习,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幼儿在校,校方是监护人;幼儿在家,家长为监护人。监护人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第一人,监护人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最好的安全教育指导。
有些教师教育幼儿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可她自己做的却与讲的相反;有些家长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不能闯红灯,可他自己还带着幼儿一起闯红灯。这些监护人自己都疏忽安全防范意识,让幼儿怎么能相信你对他的安全教育呢?因此,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有关安全知识的学习。
从自己做起,给幼儿的安全教育上好关键的一堂课。不仅如此,只有监护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才能让幼儿更安全。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让幼儿区分安全与不安全事情,可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同时,家长们还可以纷纷找来各种图片、或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提供安全教育方面的材料,丰富了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内容。
总之,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同时,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让我们的"安全教育"使孩子们的安全得到真真正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