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幼儿园原则上不得组织车辆接送幼儿,如确有需要,需报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审批同意。”
这条政策上星期经新闻媒体报道后,立即在市民中引起极大反响。一位市民说:“我很多朋友都很困惑,家里离幼儿园走路要20多分钟,每天夫妻俩都要上班,家里没人接送孩子,如果幼儿园减少甚至取消校车,孩子上学谁接送?”还有市民则认为:“出台这条政策,没有站在家长和幼儿园的角度考虑。”很多家长和幼儿园负责人则表示,正等待政策的进一步解读,希望知道“如确有需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家长:孩子接送怎么办
幼儿园:七成学生或流失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精神,幼儿园要努力做到就近招生,原则上不得组织车辆接送幼儿。作为家长,为什么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需要搭乘校车的幼儿园?
家住布吉的李先生说,小区附近的岛苑幼儿园,学费一学期3950元,另外还要花300多元买幼儿园的被子一套、园服两套,孩子如果报兴趣班还要交费,舞蹈班、武术班、美术班、电子琴班都是200元一个月,钢琴班是250一个月,外教英语班是400元一月。他说:“这种收费不适合我们家,所以才给孩子选了稍远一点、收费我们能接受的幼儿园。”
吴女士也说:“楼下的幼儿园学费每月2000多元,远点儿的那家每月学费+伙食费1050元。我们是工薪阶层,不可能为上那个幼儿园就搬到附近去住。一学期200元的接送费比搬家要省钱多了。”
3岁的飞飞住在皇御苑,今年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给他找过很多家幼儿园,最后看上中信红树湾的培基国际幼儿园。飞飞的妈妈认为,这所幼儿园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硬件设施都不错,每天还有校车接送。对省教育厅出台的新规定,她感到不解:“好不容易找到中意的幼儿园,如果没有校车接送,我们就不得不重新选择。”
市民费先生说:“儿子上幼儿园,老人每天在门口接送,近远都无所谓。一旦取消校车接送,老人年纪大,不可能搭公共汽车接送孩子,那么就必须由我们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工作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个规定,显然没有考虑到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
胡小姐是从英国回来的“海归”,她介绍说,几年前英国警方在全国大清查中发现了250多辆校车不符合安全行驶要求,当时50%的家长宁肯自己送孩子到学校,也不愿孩子搭乘校车。英国随后进行大规模校车改革。2003年,英国新校车正式投入运行。英国以高造价获得了高质量的校车,车身颜色也由该国传统的红色改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深黄色。按规定,所有儿童不论有没有保险,一登上校车,就全部由校车负责。胡小姐的孩子目前也在上幼儿园,她担心如果取消校车,生活工作节奏肯定被打乱。胡小姐说:“同样是校车,英国有关部门的态度是解决问题,而省教育厅的这条规定是取消、回避,这是不应该的。”
幼儿园:七成学生或流失
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马荣说,她对这项政策出台很惊讶,如果实施,将给深圳很多幼儿园带来巨大打击。
她说,她负责的马荣教育机构有“十五园一校”,每所幼儿园的生源远近都有。为方便学生和家长,该机构在深圳有校车30多部,校车每天到家门口接送数百名学生,家长只需按时到家门口接送就行。“如果不能用校车接送学生,估计50%-70%的学生将流失,幼儿园的经营可能面临瘫痪。”
马荣说,深圳的学前教育很特殊,全市九成以上幼儿园是民办,投资主体是社会力量、团体和个人。民办幼儿园要生存,必须有特色,其中方便、优质的服务是生存的一大根本,这是市场化的结果。幼儿园校车接送就是其中一项服务举措。马荣教育机构每台校车每年支出约为8万元,每台校车搭载20—27人,每个幼儿每月交通费平均150元,一年一台车总收费不足4万元。幼儿园之所以补贴校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和家长,但更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必要配套服务。
她认为,原则上取消校车服务政策的出台,既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也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打击。但她认为,幸好《通知》中有“如确有需要,需报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审批同意”,算是给校车接送留了一个口子,可具体怎么办、什么条件可以经过审批同意,这还需要关注。
另一家民办幼儿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办幼儿园有解决学生就近入学的义务,但民办幼儿园没有政府投资,让民办幼儿园承担同样的责任是否合理?民办幼儿园存在的理由就是市场需求,民办幼儿园就是给市民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幼儿教育。《通知》从市场角度说不可行,会让深圳的民办幼儿园遭遇生存危机。”
教育部门:还没有接到文件
教育主管部门对《通知》的态度如何?市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收到文件,不过据他们估计,完全落实省教育厅的《通知》有一定困难,“毕竟有那么多在园的孩子需要接送。”这位负责人表示,收到文件后,深圳教育主管部门会考虑如何过渡等具体问题。
新闻链接
看看欧美怎么做
美国:
校车安全系数高过公交车
据统计,在美国,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坐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上学的40倍。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据说共有500多项,每年各州都要开讨论校车的年会,每隔五年要召开一次全国大会。
以校车颜色为例,早在1939年,美国政府就立法规定为黄色,因为这种颜色最醒目,即便在大雾中也最容易看清,因此也是最安全的颜色。法律还规定,小型校车因受撞容易出事,所以每个位置上都必须装有安全带。大型校车在座位上装配防撞安全装置,虽然相对安全,但很多州还是规定必须装配安全带。
美国交通部近年颁布了36项用于校车的安全标准,包括校车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制动装置等,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在这种高标准下,美国校车由专业厂商制造,质量高、造价昂贵,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之称。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十分畅销。
美国校车司机多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加细心谨慎。相关法律条例规定,一个司机如果在四年内罚单超过三张,就没有资格当校车司机。
美国校车很牛。到了需要停下来的地方,司机把车身上“停”的牌子往外一扳,后面的车就会像看到红灯一样,自觉停下来。等背着书包的孩子上下完车之后,司机再把停车的牌子扳回来重新上路,这时其它车辆才敢跟着走。如果贸然超车,不仅要被罚款,严重时还会丢了驾驶执照。
加拿大:
校车事故死亡率为零
加拿大交通部规定,从2006年4月1日起,新造校车依大小而定,2到8个座位上要配备安全座椅的固定扣,以确保体重未满18公斤的儿童乘坐校车时更加安全。
校车是加拿大最安全的儿童运输工具,加拿大安全议会网站显示,加拿大每年跟校车有关的死亡事故为零。
德国:
校车进出站其它车要礼让
德国明确规定,儿童在车内不准打闹,不准吃东西,更不准带玻璃瓶子上车,以防破碎伤人。德国有关部门发现,校车发生的事故大都不在驾驶途中,而是在进出车站期间。这是因为儿童好动,他们在等车时常嬉笑游戏,并不注意车辆进出。
因此德国严格规定,校车必须设立车站,车站标识必须明显可辨。校车一定要在规定车位停车,在进出车站时,校车要做出明显的灯光表示,此时其余车辆一律不准超越校车。另外,要求家长让孩子有足够时间上路赶车,以防因为追赶校车而出事。
街谈巷议
管理靠“堵”不是办法
孩子在海丽达幼儿园上学的黄女士说:“刚看到《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时特别高兴,可一看内容就觉得有点文不对题。”
黄女士说,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始终是家长关注的热点。近来广东出现了一些因管理不善造成对幼儿伤害的个案,媒体每曝光一个都让家长格外关注,希望能细化措施加强对校车安全监督管理,以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黄女士说:“出了问题光靠堵,把责任和矛盾推给家长,这可不行。”
马荣说,《通知》的本意是好的,其中一条“凡需乘班车的幼儿,应由其家长提出申请,幼儿园同意。同时,幼儿园与教师、家长、司机要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她认为非常有必要,幼儿的安全需要校方、家长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她说,马荣教育机构在美国也有一家幼儿园,也有接送幼儿的校车,美国对校车的管理非常严格、细化、可行,并没有因为可能出现危险就禁止。她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大力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通知》的某些规定似乎与国家颁布的法律相左。”
盐田区政协委员、律师刘平凡认为,《通知》表现了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关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但《通知》中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规定幼儿园原则上不得组织车辆接送幼儿,这会给许多家长增加沉重的负担。有关部门应花大力气加强幼儿园在幼儿安全方面的管理,如增派人手、进行培训等,对某些不符合基本设施、教学标准的幼儿园,应坚决关闭,但方便家长的举措不应一刀切地禁止。
市民费先生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彻底检查接送车辆是否合格、规范,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校车安全的监控管理,而不是一味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