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新政之下 幼儿园收费涨还是降?

2010-08-19  来源:四川新闻   作者:

为解决幼儿园“入园难,学费贵”问题,国家出台普及学前教育新政,成都也在制定《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

今年7月,最终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我国将于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很快,成都本地也传来消息,成都市教育局正在制定《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计划在2012年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并将每年补助经费11265万元,今后,一半适龄幼儿有望入读公益性幼儿园。

新政之下,成都幼儿园的价格是“应声而落”还是“继续上扬”?年轻的父母们希冀政令能像一剂强心针,真正缓解当前的学前教育难题,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持观望态度。

现状

入园难 难于考公务员 入园贵 贵于大学收费

周围朋友都提前两年为孩子报名上幼儿园,而郝敏却一直没有上心。直到今年6月,儿子满3岁了,郝敏先后去了两家机关幼儿园,均被告知“报名的人已经排到了2012年”。而在家附近的一家口碑较好的民办幼儿园,好说歹说之下,园方同意再增补一个学位,但条件是每年得交13000元的建园费,每个月700元的保育费、300元的伙食费,要上兴趣班还要另算钱。

郝敏用“夺门而逃”来形容自己当时的狼狈。最终,她把儿子领到了父母所在的县城,每月缴费700元,托关系,好歹还能挤出个学位。

从7月开始,郝敏注册成为成都各大幼儿论坛的会员,成为“待园族”。除了上班,其余时间都在忙着给儿子找幼儿园。她和其他“待园族”交流发现,和她有着同样经历的成都父母还有很多。

网络上,家长们爱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万恶”的幼儿园———“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于大学收费”。“为了读某公办幼儿园,有家长甚至在凌晨3点就开始在幼儿园门口排队;为了抢到一个学位,孩子还没有出生,家长就开始占坑报名了……”

前不久,一位网友还用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份“幼儿园调查报告”:

往年建园费是每年1000元的东光幼儿园今年的是每年2800元,涨幅180%,并不再一次性收取三年的费用。

成都市机关二幼,生活费每月500元左右,两年前的捐资助学费约为每年5000元,而今年涨到了9000元。如果小朋友入园时满3岁需一次性缴费27000元,未满3岁则要缴36000元,费用须一次性付完,且无优惠。到目前为止,今年的学位已全满,只有等明年。

前年还只有8000元建园费的金苹果幼儿园晶蓝半岛分园今年是15800元,即便是一次性缴纳也是这个标准,没有任何优惠。

曾经5000元的四川大学第一幼,今年的学位已全满,明年3月左右开始报名,建园费将涨至8000元。

华德福幼儿园如今除了每年8000元的建园费,4岁以下儿童每月还需交纳980元,4岁以上儿童每月780元……

这份报告看得郝敏“心惊肉跳”。“这哪是读书啊?疯了!疯了!”刚买了二套房的郝敏甚至觉得,“投资炒学位或许能比炒房更赚钱”。

原因

A

生育高峰惹祸 幼儿园学位缺乏提前规划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幼儿园暴涨的价格和近年来的生育高峰有关。

有着几十年幼儿园管理经验的园长兰晓燕清晰地记得,“入园难”是从这两年才日渐凸显的。从2007年开始,全中国开始经历一个生育高峰,父母们想在猪年生个“金猪宝宝”,随后的2008年又是“奥运宝宝”。如此一来,孩子入园(幼儿园)的高峰也如期而至。

据市计生委数据,2006年,成都市出生人口为7.3万,2007年,该数字陡升到8.4万;2008年,8.6万。这24.3万名幼儿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地进入幼儿园。

从市教育局公布的2009年成都市合法幼儿园的在园人数来看,近几年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招生基本都维持在11.5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即使这些孩子分两年入园,成都幼儿园的学位也相当紧张。

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这24.3万名幼儿仅为母亲户籍在成都的。而近年来,成都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中的很多人需要在成都生儿育女。

对于市民就学位紧张的质疑,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幼儿园学位能不能满足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入园率”,即:当年应该入园的幼儿总数与实际入园就读的幼儿总数的比值。近年,成都的入园率一直都在95%以上,2009年成都3~5岁的孩子的入园率是95.2%。也就是说,学位数是基本能够满足的。

但也有事实表明,成都有些地方在规划学前教育时,并未将外来人口子女纳入计划。成都商报记者在多个区教育局采访过程中,问到“预计的入园人数”以及“学位总数”这个问题时,各区几乎都无法提供。

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由于幼儿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且民办园占据主力,因此教育部门很难对学位进行事前的预判。

据其介绍,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学位是缺乏提前规划的。相关统计大多都是入院后进行的,即使要提前预判,教育部门也只能依据人口和计生部门提供的新生人口数据来判断,而这些数据中,都没有包括外来人口的数量。

但无论采用哪种统计口径,可以确定的是,生育高峰对“入园难、入园贵”的影响短期内并不会消失。因为,2010年,还有不少家庭在挤着要生“虎宝宝”。

B

10余年市场化 幼儿园总数一路减少

另一方面,当出生人口因为各种因素在直线飙升时,幼儿园的数量则在一路减少。

据《成都统计年鉴》,1990年,成都市的各级各类(包括公办、民办)幼儿园总数为2497所,2000年为2835所。而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691所。

不只是在成都,随着幼儿园的市场化进程,全国幼儿园数量都在减少。1992年全国有幼儿园17.25万所,到2002年只剩下11.18万所,锐减35.3%。

根据国内媒体此前的报道:对我国幼儿园数量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在1995年,当时七部委发布《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幼儿园向社会开放……推进幼儿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化。”

在此前,我国的幼儿园均为公有幼儿园,主要由教育部门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所谓的其他部门,即指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厂矿、学校和国有企业等。而此后,国有企业的幼儿园开始和企业剥离。

据52岁的李秀兰回忆,伴随着国企改制等大趋势,2000年前后,成都大批撤并幼儿园。他所在的“石油幼儿园”也随之撤并,划转为自负盈亏的民办机构。几年后,该幼儿园销声匿迹。

“当时把房子租出去搞商业,比开园赚钱。”李秀兰说,这也是不少幼儿园停办的原因。虽然在1997年,国家又出台文件,规定“在社会服务体系尚不配套的地区,主办单位不能将幼儿园一步推向社会。”但由于企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的负担,多数企事业单位无论条件是否成熟,都把幼儿园推向社会。单位不再拨钱,最后导致大批幼儿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纷纷关闭。

在入园高峰的衬托下,“学位紧张”演变成了“学位恐慌”,加剧了家长们对未来资源的提前争夺。而在郝敏新加的一个QQ 群里,不少刚怀孕的家长已经加入了“待园族”,开始寻思着占坑报名了。

一位宝宝刚满一岁多的父亲,现在已经每天坚持给相中的幼儿园园长写信,以希能够“以诚心打动园长”,在入园的问题上通融通融。

而对于更年轻的人来说,“入园难、入园贵”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育抉择。

C

贵族园太多 品牌打造拉高幼儿园身价

但对于“入园贵”,不少民办园园长却不认同。

金太阳沙河东篱幼儿园园长林芸认为,现在“民办园呈两极分化”,一种是中端的,一种是高端的贵族园,不是所有都贵,“只是高端的贵族园太多了。”

由于民办园带有很多市场特性,关于它的定价,政府不能干涉,只能对其实行备案。于是有些民办园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园,向高端化、贵族化发展。

该现象也被售楼小姐张岚发现了。“目前成都在售的楼盘,只要有配套幼儿园的,无一例外都是高端品牌、豪华装修。”她印象中,城南一家私立品牌幼儿园的装修费就高达800万元,而每月的费用,平均得在3000元以上。

某媒体的房产记者也有这样的感觉。2009年至今,国内外各大知名的高端幼教品牌纷纷抢滩成都各大新建楼盘,如今,金苹果已经不再是“贵”的唯一象征。妈咪家、橄榄树、艾毅、伊顿、爱儿坊这些高端幼教品牌也逐渐被成都年轻家长们所熟悉。

以成华区为例,该区目前在售的楼盘大概有30多个,有20个居住型的楼盘都有配套幼儿园,其中,除理工幼儿园、妇联幼儿园、市十三幼等公办园外,基本是高端的民办园,收费都在每月1500~3000元。

在高端化、贵族化的风潮下,一些小的、收费相对便宜的幼教机构也开始日益萎缩。李建军就是被大浪淘出的“小沙粒”,他曾在成都开过两家幼儿园,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据他介绍,“幼儿园确实有些‘暴利’”,但这两年,这个行业被关注太多,钱也不再像当年那样好赚了。最大的变化是场地没有以前那么好租了。

李建军说,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幼教机构普遍喜欢把幼儿园建在高档小区或入住率比较高的居民小区,因为这样好招生,家长也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但这样的小区,现在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现在要办幼儿园,得通过竞标方式才能拿到场地的租用权,“开发商不仅希望靠幼儿园的品牌带动楼盘的销售,同时,也希望在租金上产生经济效益。”为此,竞标方式往往采用特定的思路,即圈定几个心仪的高端幼儿园,利用幼儿园品牌带动房子销售,然后再从候选者中选择出价高者中标。

因此,考验竞标者的除了品牌,资质以外,更有资金的实力。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近两年,中低档次的幼教机构鲜有在新建的楼盘中竞标成功。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此前在城东北几个大型楼盘的竞标上,被成都人视为高端的“金苹果”居然频频失手,一家新进成都的幼教机构———艾毅,以更为优厚的条件,夺下龙湖三千城和首创国际城的办园场地。据悉,艾毅三千城幼儿园的收费为每月3000元左右,只针对业主有少量优惠。

“高档幼儿园相对容易赚钱,赚钱后更容易打造品牌,价格也就越来越贵。”李建军说,这些高价幼儿园,根本无益于解决“入园难”问题。他预测,照这样发展下去,几年后,孩子的教育开支将成为中产阶级最沉重的负担。

在业界很多人看来,由于这样的现象,幼儿园的费用在未来几年仍然有攀高的趋势。

D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价格成家长选园标准

比起楼盘销售这个“外因”,家长们“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的软性要求,对价格的催涨作用更强。

兰晓燕发现,如今“看幼儿园先看装修,选幼儿园要看价格”已成为部分家长的选园标准。对于很难看出优劣的幼儿教育来说,家长们往往更愿意被摆在面前的实实在在的高档装修和配置而左右。

沙河东篱幼儿园是一家市级一级园。据其介绍,有家长听说幼儿园一年只收2000元的建园费,便认为“这家幼儿园不怎么样”,宁愿选择附近另一家建园费高达8000元的,没有级别的幼儿园。

这样的事件促动了一批公办园的“改头换面”。去年,成都不少公办园都进行了重新装修,建园费也跟着涨了一大截。其中,一机关幼儿园豪掷几百万装修,还曾引发媒体的广泛质疑。

在市民李先生看来,幼儿教育的怪圈是源于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为了这句话,家长们充当了“孩奴”,争着把孩子送到不属于自己阶层负担能力范围之内的学校去就读。

市民张先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奋战,辗转了5所幼儿园,才为女儿“抢”到了某公立幼儿园新办的分园明年7月的一个学位。每年建园费8000元,保育费和伙食费580元。

在他看来,目前媒体报道的“入园难”其实更是“选园难”———要选择一个能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好幼儿园很难。

朋友告诉他,而“幼升小”的入学面试或考试,已成为不少好小学的择校门槛。

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题目“雷翻了”一大批家长:

“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有1到9九个数,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

张先生还听说,目前“幼升小”入学考试的考察内容大致归纳为数学思维、语言能力及综合能力几个部分,其中语文和数学最为重要。为此,幼儿园的选择不能马虎。

新政

提供补助建公益性幼儿园 实行政府定价

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但国际平均水平是3.8%,高的国家大概占到7%到11%。但这1.3%还主要投到了公办幼儿园,包括政府机关办园和教育部门办园等。就成都而言,成都现有的1600多所幼儿园里,78%都是民办。

“入园难,入园贵”。继义务教育免费、高等教育控制学费及完善资助体系等措施之后,学前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最主要的民生难题之一。

根据今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于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成都市教育局近期也拟定了《关于深化城乡教育统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表示,成都市计划在2012年全面普及幼儿教育。两年后,成都每个镇(乡、街道)至少会建起一所公益性幼儿园,并实行政府定价。

据悉,为此,政府每年预计补助经费将达到11265万元。目前,该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已交由各区(市)县政府进行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

行政之手能否遏制幼儿园的价格涨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征求意见稿》可谓“招招扼住了要害”,也符合国际趋势,但要在短期内让幼儿园退烧却无法实现。因为,义务教育的欠账还没还完,政府的投入力度尚需用事实检验。

有区县教育局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入园难”也并非教育部门一家能够解决的,这说到底还是政府投入的问题。虽然从国家层面已明确表态保证实现4%的教育投入。但这一政策落实到各地,也需要经历同样的阵痛时间。

也有负责人呼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保证各地方政府落实对幼教的投入。

而在更多的幼儿园园长们看来,目前,政府的这只手主要是“补低端”,即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入园需求。即使这些“公益性”幼儿园建了起来,也仍然很难改变家长们对优质幼教资源的争夺。尤其在中心城区,对“好幼儿园”、“品牌幼儿园”的争夺仍然会非常激烈。

他们预测,关于幼儿园难、贵的话题或许还将在成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未来走势如何?是“市场化”和“公益性”博弈,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郝敏、李建军系化名)

成都探索

办公益性幼儿园

省钱更多 解决学位也更多

2005年起,高新区开始尝试“公益性”幼儿园建设,目前已建成8所,还有3所即将在今年投入使用

啥叫“公益性”幼儿园?政府投入多少才算“公益性”?事实上,在成都,类似的公益性幼儿园是有模板可循的。

高新区,从2005年就开始尝试“公益性”幼儿园建设。最初,政府把其称为“平民幼儿园”。针对拆迁社区,该区出资修建并高标准装修好幼儿园,再通过招标引进幼教机构进行民营化管理。

按照协议,政府在场地租金方面予以优惠,前几年还可全免租金。但办园方在收费上必须按政府的限价价格收取。

目前,高新区类似的幼儿园已有8所,今年还有3所即将投入使用。而高新区仅有4~5个街道,目前幼儿园的配比已超过市级“每个街道建一所公益性幼儿园”的标准。

与公办幼儿园相比,公益性幼儿园开办起来更快也更省钱。为了证明公益性幼儿园有普适性,并非“有钱的高新区”才能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处长王用远给成都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场地和装修上集中花一笔钱,其余的就交给了市场,比起传统的公立幼儿园相比,政府不用再承担师资的费用,而是借助了民间资本,这笔钱可以节约出来修建更多的公益性幼儿园。从性价比上,前者更快,解决的学位也更多。”

兰晓燕目前是该区2家公益性幼儿园的园长,她认为,公益性幼儿园确实是解决“公共服务”和“市场化”这对矛盾的最好办法。比起此前拆迁社区的“作坊式”幼儿园,公益幼儿园同样便宜,还大大提高了质量。但她也提出,对于限价的额度,政府还应更为灵活。目前公益性幼儿园也存在生存难题:“每月260元的标准是3年前定的,现在物价水平已经涨了一大截。扣除成本等相关费用,幼儿园能发给老师们的钱已经相当少。对兰晓燕来说,她不得不常常面临师资流失的问题。”

她建议,政府在公益性幼儿园的管理上也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让其也有竞争和品牌的盼头。不过,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度的设定和把握确实很难。